在这一刻,贤妃甚至相信石曦会是个好父亲。

    很多男人,也许是个好员工,好儿子,但是却不一定是个好父亲,好丈夫。

    此时的贤妃,只在乎自己的女儿,石曦对女儿好,她就满足了。

    至于她,受不受宠都没关系。

    这就是一颗慈母的心吧。

    但皇后,跟理智的贤妃相比,确实是有了那么一丁点恋爱脑吧。

    贤妃:你确定只有一点恋爱脑嘛。

    皇后:我不是恋爱脑。

    贤妃:是,你不是恋爱脑。(才怪)

    金碧辉煌的金銮殿内。

    “有事启奏,无本退朝。”

    半晌,“没人的话,朕有几件事情,需要昭告诸位大臣以及天下。”

    大臣们:哎呦喂,皇上,你又有什么事情,昭告天下,不是小事吧?!

    石曦:你们猜。

    石曦示意小太监宣读圣旨。x33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有一女季月落,娇憨可爱,朕心甚悦,立为长公主,封号乐康,赐之金册”

    百官听完这个,松了一口气,应该的应该的,皇上的女儿本来就是公主,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有一子季昭,聪慧过人,朕心甚悦,特此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而这一圣旨,炸的百官脑瓜嗡嗡作响,半天没有回神。

    知道皇上现在确实是只有这一个儿子,但是也不能这样突然吧。

    丞相:你知道不?!

    某尚书:你也不知道?!

    某大臣:为什么我没收到消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于六月设立科举制,民间百姓也可参加,有德有才有志者方可为官”

    大臣:咋还有,皇上悠着点,老臣的心脏不好。

    丞相:我听错了吗?!科举,平民可以参加?!

    某太师:让我死了吧,聋了吧,皇上都是在说些什么啊。

    太监念完了圣旨,台下跪着的百官动静更大了。

    而石曦心里想着,可以了,今天就这样吧,别刺激过了。

    系统:你看看下面的大臣,已经被你气的自己掐人中了。

    “皇上,万万不可,世家举荐已延续千年,百姓不知礼仪,地位低贱,目不识丁,怎可担此大任。”

    “朕意已决。”

    “若皇上执意如此,那臣宁愿以死明志。”谏官威胁。

    “哦?众位大臣怎么想?!”

    “老臣以为仲谏官言之有理。”

    “请皇上收回成命。”

    “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臣认为他们都是在放屁,有本事你们别吃百姓种的粮食啊,真是吃饱了撑的,往上数三代,说不定你们祖宗穷的屁股都用瓦片来盖。”

    “风国就是被你们这些蛀虫蛀空了,呸,还不是怕自己的地位不保,我还能不知道你们,一个个道貌岸然,还笑话我们武将没文化,有能耐你们用嘴去打仗。”

    赵将军一顿喷,把某些大臣气的浑身颤抖,翻着白眼。

    石曦:嗯?不错,我很欣赏你,赵将军。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简直一派胡言。”

    “皇上圣名,臣遵旨。”这对朝堂上孤立无援的,原本是平民之家的官员,可太开心了。

    他们太难了,要么就要依附于世家,要么就得处处受排挤,一不小心,可能连小命都丢了。

    朝堂上的大臣仿佛买菜大妈附体,那叫一个吵闹。

    骂着骂着还上手了,你揪我耳朵,我拔你胡子。

    “够了,朕意已决。”

    石曦高昂的声音,让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皇上,那臣只好以死明志了。”谏官说着就要撞柱子,旁边大臣扯着他的衣袖。

    “别拦,让他撞,撞不死就接着撞,谏官?又不是不能再立。”石曦冷淡的说道。

    谏官:我本来就是装的,现在怎么办,骑虎难下了。之前都有用的,现在威胁不了皇上了。

    大臣松开了谏官的衣袖。

    谏官尴尬的脸红脖子粗。

    “哼,退朝。”石曦甩袖而去。

    谏官身上的力泄尽,腿一软,瘫坐在地。

    所有的官员面面相觑,刚刚石曦在的时候还吵得不可开交,现在石曦走了,反而不吵了。

    “丞相,你怎么看?!”某尚书又问。

    “我?我不过是个官,皇上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老了,脑袋装不了那么多事。想活着乞骸骨。皇上啊,可不是之前那个好欺负的皇上喽~啧。”

    丞相摇头晃脑的离开了,早上那个汤包不错,中午回去再吃一笼。

    尚书:就你鸡贼!但确实有点道理。

    两派的领头人都离开了,剩下的喽啰呆着也没啥意思了。

    而开设科举的这一消息,传遍天下。

    那些有才却无门的有志之士,民间的读书人对石曦推崇至极。

    民间对石曦的尊重爱戴,更是一瞬间就达到了顶端。

    百姓就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即使季君行好好做皇帝,但如果不挖掉世家这种连成一脉的大毒瘤,这皇位也传不了几代,迟早被推翻。

    而很多人根本不在乎百姓,他们认为百姓不过是只蚂蚁,一只手指头都能碾死。

    孰不知,蚁多咬死象。

    百官再一次对石曦的转变有了新认知,他们知道,石曦真的变得强势了,他们还想糊弄,是不可能的。

    而石曦的初衷也是如此,一次两次发现反抗没用,三次四次发现反对还是没用,他们就会听话,少很多麻烦。

    她可不想用什么滴水穿石,劳资是皇帝,劳资说啥就是啥,有本事你把我推翻,不然就乖乖听话。

    石曦出了金銮殿,就赏赐了一批金银珠宝给赵将军,赵将军乐的呀。

    这一信号,那些一个个精明的官员哪能不懂。

    最尴尬的实属谏官,一个威胁皇帝,没死成的谏官,他是真的没脸上朝了。

    死也不行,不死也不行,现在好了,名声也没了。

    民间百姓可不管那些官员心里咋想的,他们把酒言欢,甚至载歌载舞,这是一个明君,他们的日子有盼头了。

    那些有志之人,更是夜以继日的读书,来迎接第一次的科举考试。(http://.suya.cc/70/7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