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小说网_啃书小说阅读网_啃书言情小说 > 女生小说 > 带着十万津巴布韦币回到1988 > 第204章 刘銮雄收购大酒店(番外一)
    嘉道理家族与香港大酒店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大酒店旗下的半岛酒店名闻世界,历久弥新,稳执香港酒店业的牛耳,堪称名店中的名店。半岛酒店对于嘉道理家族而言,是无与伦比的财富及成就的象征,是家族的光辉,不容有失。

    然而,时移世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富及三甲的名门望族遭到新兴财团的强力挑战。嘉道理家族对香港大酒店的控制权,因另一大股东梁氏家族的退出而出现缺口,接连遭到著名股坛狙击手刘銮雄、罗旭瑞的狙击。剧情高潮迭起,耐人寻味。

    不少人说,刘銮雄、罗旭瑞等人其实是师承华尔街的“真假收购”伎俩,购入著名公司少量股权,然后展开收购行动,追使那些公司的大股东或管理层买下他们手中的股权,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实行“绿色敲诈”(即合法敲诈)。

    无论如何,嘉道理家族毕竟付出重大代价,成功保卫控制权;噬肥而食的狙击手亦知难而退。孰胜孰负,且留待历史评判。

    这场大酒店保卫战的主角嘉道理家族,扎根香港已逾百年,至今已历三代。嘉道理家族所经营的业务,遍及电力、酒店、地产、建筑工程、地产销山顶缆车、金融业务等,对码头、仓库、海底隧道、电脑服务、水泥制造、纺织制衣等也有大量投资。其核心业务是持有中华电力、香港大酒店及太平地毯三家上市公司。此外,嘉道理家族还持有大量的非上市资产,包括旺角整个嘉多利山、嘉道理农场、商人银行、宝源投资以及中区圣佐治大厦等,堪称香港的名门望族。

    嘉道理家族为犹太商人,在巴格达居住数代。1880年,艾利斯·嘉道理和伊里·嘉道理兄弟从巴格达经孟买来香港,投靠亲戚沙逊家族,在他们的公司当文员。当时的沙逊家族,地位显赫,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丧失贸易专利权后,成为最大的网片商之一,并在香港广置物业,与英国王室亦有联系。来香港不久,伊里公司派往中国北方,往来于上海、天津、武汉、宁波等地。想不到宁波的一场瘟疫,改变了嘉道理数代的命运。伊里因为经理

    服判决,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最后竞被解雇。不在,自作主张,从沙逊公司储物库取出消毒药品救人,被上级调职,伊里不

    回港后,伊里转行当股票经纪。其后,跟几位生意伙伴合伙开办香港首家股票经纪行,生意渐渐打开局面。当时,兄长艾利斯亦早已离开沙逊洋行,从事金融、地产及股票经纪业务,事业发展迅速,投上海海商埠。1906年,香港发生一场超级大风灾造成11000人丧生,41艘轮船沉没。香港大酒店顿时门庭冷落,股票价格急泻,艾利斯乘低位一口气吸纳了2万股大酒店股票,俨然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东。1914利董事局,嘉道理家族开始在香港上流社会占一席位。

    香港大酒店全名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创办于1866年,当时的名称为香港大酒店有限公司。香港大酒店成立之际,恰遇当时闻名远东的颠地洋行(又称宝顺洋行)倒闭,将中区总部出售以偿还债务。大酒店遂购人该地皮,若干年后改建为香港大酒店,于1892年12月1日开幕,这家酒店楼高六层,是当年香港惟一的国际级观光酒店,从建筑形式到内部设备,均借鉴伦敦一流酒店,聘请英国专家当总经理,酒店内设有餐厅、舞池及会议室,很快成为香港上流社会绅士淑女的主要社交场所。x33

    嘉道理家族进人大酒店董事局后,公司的业务有可观的发展。1910年,香港大酒店有限公司继在市区开办酒店成功后,筹办郊区的浅水湾酒店开办于1920年元旦。当时香港仅使用汽车两年,富家子弟以驾车郊游为时尚。浅水湾酒店开业,刚好成为彼辈郊游集中地,生意畅旺不逊于中区的香港大酒店。

    香港大酒店董事局于是放眼九龙,特别是尖沙咀旅游区,该处有火车站、渡海轮船码头及九龙仓外洋轮船码头兴建观光酒店条件更优越。1921年公司董事局决定在尖沙咀海旁地段兴建一座新型酒店,新酒店将命名为半岛酒店。为兴建半岛酒店,大酒店有限公司决定扩大资本额,发行股数从

    11025万股增至50万股,每股10港元,即资本额从250万港元增加到500万港元,嘉道理兄弟大量认购新股,持股量继续增加。

    1922年,艾利斯·嘉道理因心脏病病发逝世,终年57岁,未婚,遗产全部由弟弟伊里及其两子罗兰士、贺理士继承。1928年,伊里加入大酒店董事局。

    这一期间,半岛酒店的兴建一波三折,先是因工人罢工而被迫延期揭幕,酒店接近落成时又被驻港英军征用长达14个月。从兴建到完工足足拖延了七个年头。

    1928年,半岛酒店终于落成。新酒店不仅面积大,还在相当长时期成为香港最高楼宇。酒店所用的一切金属品,皆用黄铜或不锈钢制成,大堂、厅、房及走廊均铺满地毯。灯饰华丽为新酒店的另一特色,整间酒店设有各式电灯4000盏。半岛酒店的豪华气派,令香港市民耳目一新。酒店开幕第二日,香港《南华早报》有专文报道,该报引用一名美国女顾客的话说:“置身其间,我好像成为百万富豪,其实我袋中银两不多。”

    1928年12月11日下午4时30分,半岛酒店正式揭幕,绅商名流纷纷出席观礼,代港督索瑟思爵士在席上发言谓:“自九广铁路及粤汉铁路通车之后,旅客可从伦敦乘搭火车直达九龙半岛酒店门前,他们可以发现半岛酒店的设备不比欧美任何酒店逊色。”

    1931年12月,何东爵士假半岛酒店玫瑰厅举行金婚酒会,政府高官名流纷纷到贺,盛况空前。自此,半岛酒店取代香港大酒店地位,而香港大酒店亦于1926年被一场大火烧毁了北座剩下南座继续营业,气派已不及前其后更于1954年停业。

    伊里·嘉道理于1928年加入大酒店董事局后,持股量继续增加,约达总数的20,成为首席大股东。1937年伊里将董事职位让予长子罗兰士·嘉道理,年纪轻轻的罗兰士即当选为香港大酒店董事局主席。x33

    二战后,罗兰士·嘉道理重整家族生意,大酒店集团的业务逐步走上轨道。其后,罗兰士因出掌中华电力公司主席,专注电力发展业务,大酒店主席一职改由其弟贺理士继任。贺理士退休后,再由米高·嘉道理出掌。到20世纪80年代,大酒店集团业务已多元化,旗下全资企业,包括五星级的半岛酒店和四星级的九龙酒店、港岛浅水湾影湾园、中区圣约翰大厦、山顶大楼及山顶缆车公司,并在美国纽约、菲律宾马尼拉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营酒店业务。旗下的半岛酒店,是香港酒店业的骄傲,历年被评为

    世界十佳酒店之一。

    对嘉道理家族而言,香港大酒店是无与伦比的财富及成就的象征,是家族的光辉。

    “股坛狙击手”刘銮雄觊觎香港大酒店

    香港大酒店虽是嘉道理家族经营管理的上市公司,但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酒店的最大并非嘉道理家族,是梁家族梁仲豪。到1987年初,梁仲豪约拥有3100多万股大酒店股份,约占总数的34,而嘉道理家族共拥有1023万股,约占12。根据嘉道理与梁仲豪的默契,两者在董事局中一直相安无事,前者专掌酒店及有关业务,后者专管地产;除董事局外,另设执行委员会,双方轮流担任两会主席。由于董事局已持控制性股权,理论上第三者难以介人。

    不过,1987年初,情况发生变化。梁仲豪自称“心淡”,有意脱离大酒店。准备将其所持有的3100多万股大酒店股份出售。因为数目太大,不便在市场出售,梁遂委托两名好友余锦基和简崇知代觅适合买家。余锦基为香港足球界名人,他与刘銮雄稔熟,遂介绍刘通过旗下的中华娱乐以每股53港元价格购人2000万股大酒店股份,动用资金共106亿港元,付款方法为首期订金一成,余额通过内部储备及商业信贷在一个月内付清。简崇知则介绍林百欣家族通过旗下的丽新国际以同样的价格和付款方式购人1000万股大酒店股份,斥资53亿万港元。

    同年5月3日,中华娱乐和丽新国际两家公司同时发表声明,宣布同时委托万国宝通银行为财务顾问分别向梁仲豪家族购人2000万股和1000万股大酒店股份。此举立即引起市场轰动。当时,刘銮雄已成功人主华人置业,并刚向地产巨子李兆基旗下的中华煤气发动狙击,“股坛狙击手”的声名震天响。人们预计,大酒店将成为为刘氏的下一个狙击目标。

    中娱和丽新宣布买人大酒店股份当天,大酒店的收市价为每股50港元。消息公布后,该股价格立即飙升,最高曾被抢高至805港元,显示有人正在市场大手吸纳大酒店股份。4月11日,中娱宣布,该公司对大酒店的持股量已增至259,共持有2550万股。换言之,在短短一个月内,中娱已在市场上增购了逾500万股大酒店股份。

    市场人士估计,刘銮雄通过中娱购人大酒店股份,目的不外乎两个:进则以最大股东身份加人大酒店董事局,控制决策权,日后将嘉道理家族视为宝贝明珠的半岛酒店拆卸重建,又或卖掉半岛酒店的商誉将地皮改建为商厦,从中获取厚利;退则实行“绿色敲诈”,迫使嘉道理家族以高价购回大酒店股份,从中获得厚利,所谓“绿色敲诈”,即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狙击手惯用的手法,此方法是利用本身的资产加上贷款来收购一家公司的股份,当股份收购到一定数量时,便威胁被收购公司的管理阶层,而被收购公司管理阶层为避免新人人主,只有出高价购回由狙击手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不过在公开场合,刘銮雄则表示,买大酒店股份是看好该公司的长远前景,是长线投资不会在短期内出售。他表示,将派两人进人大酒店董事局,而丽新国际方面,亦表示将派人进入董事局。有消息说,刘銮雄及丽新董事曹广玉曾会见米高·嘉道理,要求委派代表进人董事局。米高了解刘氏的意向,知道他的作风和梁仲豪的保守风格相去甚远,因而以未清楚两集团的真正意图为由,拒绝其要求。这引起了刘銮雄和丽新方面的极度不满,一场争夺战一触即发。

    5月4日,大酒店召开年度股东大会,米高·嘉道理循例告退,必须重选董事。刘銮雄御驾亲征,与丽新董事林建名双双出席这次大会。会上,刘銮维发动突袭,投票反对米高连任大酒店董事,并得到丽新方面的支持,会场气氛相当紧张。结果,支持米高连任选票达4266万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432;反对票为4053万股,相当于41,刘銮雄以两个百分点之差,无法推翻米高·嘉道理连任董事的决议。最后,米高再次顺利当选主席,而刘銮雄及丽新方面则被拒诸董事局之外。

    事情并非就此告一段落。股东大会后数天,大酒店董事局宣布点票出现错误,把其中支持嘉道理的130万股票重复多点了一次。不过,经改正后支持嘉道理的票仍有4130万股,即以77万股的微弱多数险胜。

    第一个回合交锋之后,嘉道理虽然胜出一仗,但形势极不乐观。因为投票显示丽新和刘銮雄站在同一阵线,两者共控制逾三成五的股权,而嘉道理家族仅持有一成股权。嘉道理家族要保住大酒店控制权,必须获得其他股东60投票支持才行。反之,刘銮雄方面只需要11的票数便足够。其时市场还广泛流传刘銮雄正通过爱美高及中娱不断吸入大酒店股份。当然,嘉道理家族亦有其有利条件。嘉道理以仅持约一成股权仍能顺利当选主席,说明嘉道理家族在大酒店大多数股东心目中的声望和分量。米高·嘉道理对刘氏要挑战他在大酒店的董事地位有这样的评论:“我认为说他们低估我们的实力并不过分,我的家族和大酒店已有80年的关系。”刘銮雄亦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趁嘉道理一方点票出错再度展开攻势,刘以中娱主席身份向大酒店股东发出一份函件,直指嘉道理控制的董事局在5月9日向股东发出的文件有误导性,表示中娱已控有2592股权,求派代表加人大酒店董事局十分合理,而且不会影响现存董事局的控制权函件还指大酒店在周一点票出错;迟至周六才公布,又缺乏具体解释理由,有欠公正。

    其后,负责点票的毕马威会计师行发表声明,表示点票出错乃笔误所致。由于股东太会后大酒店顾问要求分析选票,期间发现监察过程有笔误,令其中130万股支持票重复多点一次,于是在周四和周五两日内作出改正周五晚送予大酒店董事局,有关方面已于周六第一时间把情况公布。

    期间,据闻刘銮雄曾八次与嘉道理方面磋商,要求进入大酒店董事局面对刘氏咄咄进逼,老嘉道理沉着应战。其时,罗兰士·嘉道理已年近九旬,以其数十年的商场经验,加上犹太人天生的奋斗精神,自然不会轻言屈服。他与财务顾问宝源投资商讨后,便制定一套迎战策略。他首先向收购及合并委员会投诉刘銮雄和丽新是“一致行动”者,根据收购及合并守则,两集团拥有的股权已超过35的全面收购点,因此有责任以近6个月的最高价,即每股805港元向其他股东作出全面收购。

    嘉道理这一手可谓是杀手锏,无论指控成功与否,都可以困扰、甚至击退两个“人侵者”。因为如果收购及合并委员会裁定中娱和丽新是“一致行动”,他们便要全面收购大酒店。大酒店因为受到抢购,股价最高飙升至每股805港元,已远远高于每股资产净值,而周息率只有一厘二五,市盈率高达38倍,全面收购所涉及的资金高达50亿港元。全面收购并不合算,估计危机。两集团亦无此实力。结果,很可能是知难而退,嘉道理家族便可安然渡过

    即使收购及合并委员会裁定中娱、丽新并非“一致行动”,嘉道理家族仍第10章真假收购香港大酒店保卫战

    可利用聆讯、必要时向高等法院上诉等手法来拖延时间,加重对手的财务压力,迫其退却。嘉道理估计,刘銮雄通过爱美高和中娱在市场吸纳大酒店股份,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每月的利息负担相当沉重,争持一旦旷日持

    族部署行动,争取小股东支持或在市场上吸纳股份。久,利息负担和银行压力很可能迫其让步。同时,拖延时间有利于嘉道理家

    6月9日,收购及合并委员会就嘉道理的投诉召开聆讯会。会上,嘉道理方面直指两集团在同一日以同样价格和相同的付款条件购买该批股票,并聘请同一家财务公司为其顾问;在股东大会上,两集团代表同坐在一起和其财务顾问商讨,并同时投票反对米高·嘉道理连任。嘉道理方面并出示丽新和中娱乐同日刊登对大酒店立场的广告,及团代表东大会上相连而坐的照片,作为指控证据。

    中娱和丽新方面的代表则辩称并无“一致行动”,由是双方没有合作协议和共同董事,在股东大会上一齐投票反对只是巧合,并无一致行动的企图。

    6月10日,经过两天聆讯,收购及合并委员会裁定,并无明显证据证明中娱和丽新在购人大酒店股权中是一致行动,两者无须提出全面收购建议。换言之,嘉道理的投诉失败。至此,大酒店争夺的战况胶着,陷入僵局。中娱及丽新虽然无须提出全面收购,但亦无法进人大酒店董事局,而嘉道理家族亦未能确保大酒店控制权。大酒店股价亦因收购形势不明朗而逐步回落至67港元水平。

    不过,幕后的角逐却更激烈地展开。(http://.suya.cc/70/70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