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红楼大官人最新章节!

    “我刚一到家他就说来问咸安宫的事儿,又说起咸安宫里头有多少课,他也预备着要学期里,还说等着下一次下学的时候,要请咸安宫外甥的那些同学来好生探讨一番诗文呢,”薛蟠笑道,“只是还没有问过姨丈,不敢贸然请人来。”

    听到薛蟠这话,贾政微微点头,脸色稍霁,“你这畜生,”他朝着宝玉说道,“若是真有这一节,倒也不算差,这读书交友,原本都是一起的,交一些好朋友,比你在家里头胡乱厮混自然要好些。”

    这时候才被薛蟠岔开了话题,薛蟠说起了咸安宫的见闻,贾政听得好诗词自然是称妙,但他显然对着这些争夺胜负的事儿不是很赞同,“君子贵乎友,这咸安宫里头都是大越朝的年轻才俊,自然是和气砥砺相互扶持才好,这样子分胜负,岂不是太过于惨烈了些?总是有人失败的,不合君子仁恕之道。”

    这话说的天真了些,薛蟠有些不以为然,他虽然不愿意上进,但不代表自己不知道这个社会流行的是红果果的丛林法则,到哪里都要竞争,咸安宫虽然是一个官学,但实际上也是一个微缩的社会,里头的人自然分三六九等,什么协理共同为大越朝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不存在的。

    不过这也是贾政的可爱之处了,不通世务,几个清客心里也不由得暗笑,但还是面上称赞贾政的意思非常正确,“老世翁说的极是,只是这年轻气盛,总是避免不了要争斗一番的,若是别的法子,伤了和气不说,又不文雅,这斗诗是最文雅,也是读书人的好法子了,也只有在咸安宫里头,才能见到如此的场面呀。”詹光笑道。

    “正是,”另外一位清客连忙说道,“薛大爷这几首诗,一传出来,大家伙就都轰动了,互相抄阅了一番,都中颇有洛阳纸贵的样子,我们细细研读,真是佩服不已,到底是老世翁家世渊源,不仅仅宝玉世兄天资聪颖,薛大爷也是如此的厉害,家门荣耀,简直不是一两句话儿说的清楚的。”

    “不敢当,”贾政却是不揽功,“那是文龙他自己上进,”宝玉听到这话不免又缩了缩脖子,不过贾政没有抓住宝玉,只是说起薛蟠的几首诗来,“我最爱这第一首村居,”贾政捻须笑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真真是圣天子在堂,百姓安居乐业之景了!若是将来归隐田园,能得一蒙学教书先生,也是毕生之所愿耳。”

    “老世翁说的极是,”詹光说道,“这一首村居,好就好在还和前一首,那温卷的《乡村四月》叶韵!若是闭上眼睛仔细品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唱一和的和诗,可见薛大爷已经领了这温卷的诗意,故此千百年来,倒是两人隔空应答之句了。实在是巧妙的很。”

    众人来了谈性,于是纷纷讨论起薛蟠的几首诗来,薛蟠躲在一边,和宝玉说话,“今个要见什么客人?还巴巴的把我也叫出来了。”

    “我也不知,”宝玉摇摇头,“只怕还是官面上的人。”

    不一会,外头就有人来通传:“翰林院徐大人来拜。”

    贾政连忙命快请,又起身亲自走到外间穿堂来迎接,众人不免也要跟上,到了穿堂,见到一位穿着青衣,头戴东坡冠的青年男子潇洒走了进来,他的眼眶深陷,轮廓很深,朝着贾政拱手,“存周兄,弟今日来打扰了。”

    “菊人贤弟,大驾光临,蓬荜生辉,”贾政笑着拉住了这个唤作“菊人”的翰林学士一起进了外书房,詹光见到薛蟠不认识此人,连忙在边上悄声介绍,“这一位是翰林学士徐菊人大人。”

    薛蟠到底是不了解这些京官们的具体人和事儿,于是詹光又仔细的说了几句,徐菊人幼年丧父,母教甚严。虽家境贫困,典当以延师教子,并自督课,且重德育。孩童之时,若有三份食物,便思得其两份,母即予严斥:“今日如此,长大又当如何。”其母宁可将食物扔掉,也不让徐世昌食用。徐世昌稍稍长大一些,每交一个朋友,他的母亲一定去考察一下那人的人品如何,如果真的是贤才,则以美食款待;否则立即训斥并令其不再来往。当时的世人看到他们母子非常清苦,就劝他们去依靠县令亲戚,徐母说:“托人余荫,罔知艰苦,无复有刻厉振兴之心矣”。族人感叹:“汝苦心持家教子,异日必有成就,真我家功臣也。”

    后来徐菊人果然成才,十六岁时开始课人兼自学,以经营薪米;十七岁因善书小楷,随叔祖父充任县衙文案;十八岁为某知府治函札兼会计,以文会友;二十四岁为准宁县知事治理文牍,遇见海东袁蔚亭,徐袁二人一见倾心。袁蔚亭见徐菊人青衣敝履,虽边幅不修却神采飞扬;谈吐间,显露出勃勃雄心与满腹经纶,赞道:“菊人,真妙才也!”当时徐菊人和其兄弟无钱赴顺天府应乡试,袁蔚亭即赠银百两以为川资,使徐氏昆仲得已成行,并同时中举。“所以这一位徐大人和海东的袁大人,关系可好着呢。”

    这又是彼此作为奥援之用了,薛蟠点点头,这时候也来不及问这海东袁大人是谁,跟着众人一起进了书房,贾政请徐菊人就坐,“今个菊人贤弟来,多少要好生呆些时候,我这里头虽然粗鄙,”贾政笑道,“但所幸这些先生们还算雅致,可以陪着菊人贤弟说说话。”

    “存周兄,”徐菊人笑道,“您何须谦逊?若是论起来,翰林院里头有您这样学识的,可是没有几个,只不过您华庭高门,不用去我那穷衙门罢了,算起来,这《礼记》上的造诣这么深,正经我还要来请教您呢。”

    谁说翰林院的都是书呆子,眼前这一位徐菊人,可实在是长袖翩翩,擅长交际,夸奖贾政的学问深,比夸奖他什么都有用。